1.基本情况
上世纪 50 年代起,徐更光院士、丁儆教授开起了爆炸力学、冲击动力学研究方向。此后,薛大为、范天佑、梅凤翔等教授又开辟固体力学、分析力学等方向,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。新世纪以来,胡海岩院士、方岱宁院士等加盟本学科建设,培育和引进中青年优秀人才,大幅提升了本学科综合实力。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本学科排名第4。 设有“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、“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“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”北京市重点实验室,与航天航空科研院所成立多个联合实验室,建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、111 引智基地、首届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工程力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。
2.研究方向与优势特色
设有动力学与控制、先进结构力学、材料力学行为、爆炸与冲击动力学、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、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、生物与仿生力学等方向。
优势特色:(1)聚焦学科前沿,创新思维活跃:在轻量化与超材料结构力学、超高温力学、多场耦合力学、表界面仿生力学、环境力学等前沿方向取得有国际影响成果;(2)服务国家重大需求,国防领域优势突出:深度参与和推动我国兵器、航天等领域发展,在爆炸与毁伤、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、轻质材料与结构多功能一体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;(3)师资队伍雄厚,服务学科发展:汇聚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,包括院士 2 人、国家杰青 7 人次、长江学者 2 人次、四青人才 10 人、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、全国优秀教师 3 人。主持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和专业“十三五” 和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,为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3.人才培养
以杰出工程科学家为人才培养目标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。
培养了“英雄航天员”张晓光,杰青/长江学者黄风雷、胡更开、赵亚溥、谢惠民、王成,原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,长征 11 号火箭总师彭昆雅,原中国兵工集团总经理温刚;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军及福特汽车中国总裁罗冠宏等大批优秀人才。
4.生源情况
研究生生源 77%来自双一流高校,推免比例达 60%,高招分数排名全国双一流高校第 11 名, 为优秀人才培养奠定基础。
5.国内外影响
本学科教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、IUTAM 理事及多个国际重要力学期刊副主编。评估期内主办了中国力学大会、IUTAM 专题研讨会等国内外重要力学会议。在“力学奥运会”——第 24 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上,胡海岩院士、方岱宁院士分别作特邀报告,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。